群团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务公开 > 群团工作 > 正文
童心向党 青春报国 -----华理科高观看红色电影《袁隆平》活动
发布日期:2021-11-06    作者:华理科高   

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11月5日,我校开展“童心向党 青春报国”观看庆祝建党百年优秀影片活动,组织高一、高二观看经典红色电影《袁隆平》。让优秀影片成为青少年学习党史的生动教材,帮助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发挥影视育人功能。



精心组织观影

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我校邀请了“电影阳光行”放映队进校园播放。电影放映设在我校学贤楼报告厅,在学校精心组织、有序安排下,高一、高二全体学生分别在下午和下午进行观看。电影主要讲述了袁隆平30岁至60岁阶段的故事,以杂交水稻始祖“三系配套”的研究为主线展开,从袁老当老师到搞科研开始,一步一步杂交选育研究出杂交水稻,再现了多才多艺、幽默风趣“迷人”的袁隆平。以国外记者的采访为叙事结构,穿插着交响曲的转场,为影片的推进奠定了基调。粮食和人类的关系,大地是母亲,我们应该尊重她,种子是生命,我们要呵护它。通过观看影片,学习袁隆平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更印证着伟大寓于平凡的人生哲理。



开展影视教育活动

观影结束后,举行主题班会交流观后感、开展讨论分享、撰写影评等活动,丰富影视教育内容,提升教育实效。

影视教育宣传

政教处陈秋波老师、高一年级组长胡利平老师、高二年级组长李立军老师分别观影活动做了交流。


影片《袁隆平》观后感



在学校的组织下看完《袁隆平》电影后,真正颇受感触。袁爷爷的精神品质深深的鼓舞了我,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可以说袁爷爷貌不惊人,黑黑的脸庞平凡到普通。而是什么让他再如此艰苦的时代坚持培养水稻?正如电影中传达的一样,是他那执着的、坚韧的心态,让他坚持了下来,是他那热爱科学、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精神,让他永远停留在我们心中。

我非常崇敬袁爷爷,崇敬袁爷爷有三个理由:第一就是,他热爱大自然,崇尚科学。那时候,有不少像刘老师那样的人,浮夸虚伪,光凭嘴上说说不实际的事情。而袁爷爷正是那时的一股“清流”,坚持相信科学真理,踏踏实实搞研究。敢于批判当时被众人推崇的理论,让人佩服!

高一(1)班  朱乐怡



结束了紧张的期中考试,今天下午和同学们一起看了一场电影《袁隆平》。电影以纪实的手法,讲述了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二十多年执着研究杂交水稻,努力提高水稻产量的事迹。电影称不上好看,但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却是巨大的。

故事开始,全国上下正处于大跃进的浪潮里,三年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全国的大饥荒。当时的袁隆平是一位青年农业教师,看着老百姓忍饥挨饿,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研究出高产的杂交水稻,让天下人都能吃饱,让人类不再忍受饥饿”。这个决心,让他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追求。

追忆袁老的一生,他是一位真正地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他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高一(2)班 李天

看着片中袁老接受外国女记者采访的画面和袁老出现在各种场景的镜头中,又一次让人泪崩。他还向外国女记者幽默的解释了自己做的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梦想着有一天自己实验田里的超级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穗有扫把那么大、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们在下边乘凉,更梦想着超级稻能覆盖全球,为全世界人民带来贡献。全场响起了如雷贯耳的掌声,这掌声不仅是对影片的赞扬,更是对袁隆平坚持不懈的品格的赞扬,对袁隆平的尊敬,爱戴!

追忆袁老的一生,他一辈子都在为一个理想一个信仰活着,把自己一辈子的青春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国家,他为全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终将为世人永存,我们也要秉持他对理想的执着精神,在这新时代中立足本职,脚踏实地的奋斗。

————高一(4)班叶思弋丹

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艰苦研究,也是让我对袁隆平这样的一位伟人更添了一份敬佩之情。天灾的打击,顽固势力的打压,都没有让袁隆平放弃,反而更加坚定起了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袁隆平在接受国外记者的采访中所说的一句话。这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了袁隆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废寝忘食的研究杂交水稻的艰难历程。好在苍天不负有心人,袁隆平也遇到了许多愿意支持他投入到这份研究工作中的人。成洪涛,可谓是袁隆平的伯乐,在袁隆平受到挫折与打击的时候,他总是不负一切代价向袁隆平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慰问,甚至愿意不负千里跑到海南去见他,并在同时向中央推举他。还有他的妻子和两位学生,也总是愿意不畏艰辛同他一干到底。于是历经几十年的苦苦研究,杂交水稻的研究终于成功。所有人都捧着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围在袁隆平周围欢呼。袁隆平因此也赢得了来自国内外广泛的关注,被邀请去往各个国家当做顾问。

在影片的最后,以袁隆平灿烂可爱的微笑作了结尾。这一微笑,包含了沧桑与艰辛,也有实现梦想后的喜悦。袁爷爷,您永远是我们铭记于心的伟人!

高一(3)班 夏张翔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

从小对于袁爷爷的认识只限于图片和视频之中,在书本上,在电视里,那些在稻田中不苟工作的身影,种下的是种子,长出来的却是未来的希望。直到今天看了《袁隆平》这部纪录片以后,才得知袁爷爷的水稻之路艰难坎坷,一波三折。但老骥思千里,飞鸿阅九州,正因为有着坚持梦想的毅力,造福百姓的决心才会有如今的功成名就。

一介农夫,先生千古。今天我们缅怀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守望稻田,耕耘大地,为民生计。以满腔热血与激情,尽好一份责任,捧上一份心血,诠释了家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与担当。“尽管天上有一颗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行星,地上到处是我的画像,名字也经常出现在各个媒体上,但我绝对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因为我童心未泯,不喜欢古板,不喜欢一本正经。”

我庆幸我生在五星之下,在这个和平衣食无忧的年代。谨记您做出的伟大贡献,袁爷爷您一路走好。

高一(5)班许佳琪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袁隆平院士的坚持,勇气和勤劳。他坚持了大半辈子在杂交水稻的事业上,最终实现了目标;他敢于创新发展杂交水稻,突破了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他每天坚持在自己的试验田,下了暴雨第一件事也是去看看水稻的是否长好。他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倾注在水稻中,努力地实现了自己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

袁隆平不谋私利,一心为民并且不图享乐,只求奉献。他一心想的都是如何改良水稻品种,提高水稻产量,解决全国人民乃至全球人类的粮食问题。也许有人会说袁隆平院士辛辛苦苦一辈子都没有为自己赚得多少财富。但是,正因为有像袁隆平院士这样的科学家一辈子为祖国、为人民默默奉献,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才能早日实现!

高一(6)班 张涵柳

看完《袁隆平》后,再看自己,我们这一代自然是十分幸运的,粮食问题得以解决,衣食住行都得到了保障,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却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刚考完高中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我的成绩并不理想。回望这两个月的学习,我其实并没有做到袁隆平那样,为了最终的成功而不惜一切努力,废寝忘食,甚至没有为了一道难题而钻研至明白,而是只学擅长的,逃避自己的弱点,使得我的文理成绩近乎于两极分化。

在影片的末尾,袁老亲自出镜,用外语回答着记者的问题,并且解释了常年以来做的禾下乘凉的美梦:我们试验田里的超级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我和我的助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袁老用着朴素的字词,说着不朴素的梦想,但是我相信有了袁隆平留下的一生的努力成果,以及当代先进的技术、专业科研人员们的努力,袁隆平的梦总会实现的,就在不久的将来。

高一(8)班 陈盈玥

 何为初心?我已经在袁隆平的身上看到了答案。“就算撤销项目,停拨科研经费,我也决不放弃。“他在面对水稻专家的冷嘲热讽时,他这般吼道。他亦是这般做的。当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成功,全国十八个科研单位几万制种大军集汇海南,当大面积育种在全国推行,他的眼中也满含热泪:终于对的起初心,对得起最后一面也未能见上的父亲。当片尾,袁隆平院士生前的记录再次出现于眼前,不禁模糊了视线。画面中,他还是如电影中那般富有生命力,带着对中华民族的自豪与归属感,他说道:“为各国培养优秀人才,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这是我一生的愿望。我的杂交水稻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终了,是灵魂深处的激动,我敲响了全场第一声掌声。

我们身为新时代青年,如今已要承担时代之重任。而袁隆平之精神,不亦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具备的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愿众心齐聚,以蓬勃之姿,乘时代巨艇,划中华之巨浪。袁老永垂不朽,精神常驻童心。

高一(7)班李佳乐



稻田里的守望者:从小就听过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不过当这些故事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在眼前,心里还是止不住震撼感动,与敬畏。如果他当年真的做到周主任口中的“认清形式,顺应潮流”;如果他在同事用弄虚作假的法子得到“万斤亩”收到追捧时,他没有坚持自己的真理;如果十年文革后没有成功站起来;人们断言“水稻没有杂交优势”,面对国际“权威发布”,如果他没有坚持守望稻田,不断提出新的假设,不断发现总结问题,有生之年孜孜追寻“禾下乘凉梦”,,那么就不会有当今的稻穗千重浪。

高二(1)班王沛宇



影片中讲述到,袁隆平爷爷勇于挑战名人之言,他要通过自己真正的实验去证实,而不是一昧的相信。他在农业方面推翻了两位名人的理论,坚持苏格拉底的理论。并且他在所有人都认为毛主席的八字宪法对于农业已经是完美的程度时,袁隆平爷爷却认为还不够完善,为这份“完美”的八字宪法添加上了“时”字。虽然受到了同事与上级的冷嘲热讽,但他仍然在坚持,坚持去寻找最完美的农业宪法!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我了解到了每一粒米来的艰辛,以后一定会更加珍惜!“栽得桃李三千树,化作鲲鹏九万风”,我们相信,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粮食饥荒的命运,一支粉笔也将改变一个民族精神饥荒的命运。因为有了袁隆平爷爷,我们将感到无限幸福,无尚荣光!

高二(2)班姚燕晴

电影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袁隆平从开始接触水稻到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过程。从一开始无意间发现一株天然高产稻,到后来有目的有选择的栽培,再到最后全国量产杂交水稻取得成功。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袁隆平和他的实验团队日复一日、乏味但又十分必要的水稻培育实验;也离不开上级领导对袁隆平学术研究的支持;更离不开家人对他的支持。这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投身建设小康社会的革命精神。

高二(3) 蔡思一



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并将此作为毕生追求。他带领中国科研团队一次次攻破难题,为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做出重要贡献。看完《袁隆平》这部电影后,我颇有感悟。斯人已逝,精神永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袁隆平院士时刻心系百姓,为人民谋福祉、谋幸福,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全世界人民,都应之仰望他。

高二(4)班俞晓薇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是没有错的,但那时的中国,哪有什么充足的粮食?别说是“天”了,就是地上的一亩三分田,也未必能指望得上。电影《袁隆平》就以如此艰苦的民生为背景,徐徐展开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生平故事。

看啊,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是生命的种子,它早已在中国的田地中破土生长,早已在世界各地破土生长,也早已在每一个人心中扎根生长,穗粒饱满,茁壮成长。袁隆平爷爷,快抬头看看吧,您所培育的生命之种,早已比高粱的高粱都高了!

高二(5)班徐启源

他受过不少挫折,当红卫兵把袁隆平精心培育的不育株砸碎时,但是他没有放弃;当一些人趁着下雨之时,将袁隆平精心培育的良种毁了个一干二净时,他仍然没有放弃;当他为了寻找野株时,身体陷入沼泽地中,差点丧命;对于旁人的嘲讽、同事的排挤、专家的质疑……一次次沉重的打击,没有击垮这位英雄,从这里我看到了他的坚强不息。

高二(6)班周宇青

这部影片从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袁隆平的人物形象,不仅限于他的研究,还有不为常人所知的,他的爱情故事和一些家常,使他与我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虽然袁隆平爷爷已经不在了,但我相信,他的禾下乘凉梦马上就要实现了!

高二(7)班周庭硕

追忆袁老的一生,他一辈子都在为一个理想一个信仰活着,把自己一辈子的青春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国家,他为全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终将为世人永存,我们要秉持他对理想的执着精神,在这新时代中立足本职,脚踏实地的奋斗。

高二(8)班郑涵之

本次通过观看庆祝建党百年优秀影片教育实践活动,华理科高进一步推进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对帮助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具有重要意义。让同学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同时,让同学们从中反思自己,该怎样锤炼自身的本领,将来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