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中国航天梦 喜迎党的二十大
——华理科高学生集体观看天宫课堂第三课
华理科高从天宫课堂第一课开始,学校都会积极组织学生集体观看。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将正式开讲。这次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
“天宫课堂”再开讲,这次有些亮点。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开课”,给学生全新体验。“纵向睡觉”的睡眠区、有太空厨房设备的生活区、从天和核心舱转移过来的“太空自行车”、生命生态实验柜和生物技术实验柜所在的实验区……随着此次“天宫课堂”的开展,我们更近距离感受到航天员丰富多彩的太空工作和生活。其次这次地面主课堂设置在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学生更直观生动的方式与前沿科技相遇,从中感知宇宙奥秘、体验探索乐趣。 此次“天宫课堂”全新的授课内容,也是吸引力满满。放入空心钢球的水球为什么会变“懒”?用2米吸管喝芒果汁为什么不费劲?T字小扳手为什么会自己“翻身”?为何在微重力环境下拟南芥的根还能扎入土壤?
学生看完也收获满满,看看看他们的感受:
1、播种太空天宫课堂中,我以第一视角观赏了地球,宇航员为我们讲解太空种子,也在我心中播下一粒种子。我校是一座科技创新学校,励志创新,也安排了不少航天科普类活动,致敬航天英雄,还利用云端科技开展了你好,火星的太空科普活动。我们将与宇航员叔叔们以及太空种子一路同行,对太空抱有无限畅想,激发了我浓浓的兴趣。太空永无止境,科技创新也永无止境,我为祖国的太空发展感到自豪。——高一5薛李梵
2、 这次的天宫课堂再次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对于太空探索真是越来越深入了。问天实验舱科学实验柜里头的秘密数不胜数,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生活是多么艰苦。杨利伟老师说过:“给梦想以希望,给未来以远航。”我作为华理科高的一名高中生,学校把航天的种子播撒在这里。我们学校作为上海市科技创造教育特色学校有许多先进的技术研究,《你好,火星!》闵行区“少年修齐讲堂”也在华理科高开讲,传递科技和智慧,传递了中国科技之未来!
怀航天之志,立报国之梦。太空探索永无止境!—— 高一5陆小米
3、我今天在学校里上了一节来自神舟十四号上航天员陈东、刘洋、蔡旭哲进行的太空授课,整个过程中欣赏了那第一视角的绮丽的蓝色星球,知道了航天员炼成的不易与艰辛,了解到宇航服上的各种科技与细节,感受到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内的巧妙设计。每一幕都让我为祖国大地的科技发展而感到自豪。作为一名华理科高的学生尤感开心,因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也可以参与到各项科技发展之中,学习到各项科技知识,并体会着各样的高科技设备。——高一6夏源笛
4、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今年3月“天宫课堂”第二课的太空“冰雪”实验、水油分离实验至今都让我们记忆犹新。因此,我们都特别期待本次的太空授课。本次授课中,无论是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还是植物生长实验,都让我们惊叹于太空实验现象与地面试验的差异。而每个实验背后所隐藏的物理知识也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学习。看着神舟舱内的实验,我不禁联想到“嫦娥”、“玉兔”……这些以中国神话命名的航天成果。这些命名展现着中国航天人的浪漫。他们用一代又一代人的行动将先人口中的神话变为现实。相信我们中国航天人向着浩渺的星空进发、揭晓寰宇奥秘之路不会停止。加油,中国航天!——高二6班刘静萱
5、今天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的相关教育实验,这次活动也算是一次教育普及与交流的过程,三位科学家向我们展示了无重力环境下的实验与地球实验的对比情况,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也展现了人类在外天空所拥有的更多的可能性,希望未来可以接触到更多相关的内容。通过此次直播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强大,同时也对人类未来探索宇宙充满了好奇。 ——高二8班 何睦
6、在这次天宫课堂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只有在太空中才能进行的实验,包裹水球变“懒”实验与转扳手实验。通过近距离的观察这些实验的进行,我明白了水球在零重力环境下会凝聚成团的现象,这时候水球的震荡会非常明显,但当向水球中添加一个钢制空心球后,水球的震荡就会明显减弱,在观看这些实验后,我不仅知晓了在零重力环境下神奇实验现象,也明白了发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的科学研究精神,有利于我再今后的生活中发挥作用。——高二3班 夏张翔
7、今天观看了有关天宫课堂第三课的直播,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通过很多有趣的小实验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物理小知识,如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会掉头的扳手等,在课后问答中,我还了解了植物在太空中的生长周期与在地球的上的不同之处,在这次课堂中,我通过这些神奇的实验,看到了很多在地面很难看到的科学现象,学习到了很多科学小知识。一高二7班 胡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