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挺膺担当之姿 行青春报国之志
----华理科中开展2024暑期星级学生研学活动
“研”途皆知识,“学”中悟成长。7月1日暑假伊始,华理科中2023学年第二学期的星级学生们踏上了前往安徽黄山的旅程,开展为期三天的研学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深入了解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生,增强对国家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进一步深化华理科中学子爱国情、报国志、崇军梦,化为奋进新时代的青春力量。
自然景观的探秘
研学的第一站,同学们就来到齐云山。齐云山,以其雄伟的山势、云雾缭绕的奇景和清新的空气,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小客人们。同学们在山间小道上行走,感受着山风的轻抚,聆听着林间的鸟鸣,仿佛与大自然进行了一次亲密的对话。齐云山不仅是一座自然宝库,更是一处文化圣地。山上的道观、寺庙和石刻,见证了齐云山悠久的宗教文化和历史变迁;历史遗迹,如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题刻,不仅记录了齐云山的自然美景,也反映了古人对这片山水的赞美和向往;系满红色丝带的梦真桥,承载了“一举成名”的美好寓意;通过参观探访,同学们对
中国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和文化追求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虽然当天细雨蒙蒙为登山增添了难度,但在雨水的洗刷下,同学们欣赏到的是更为澄澈清新的祖国自然美景。登山虽累,但同学们的坚持与乐观互相鼓舞着彼此,织就一段难忘的记忆。
人文景观的感悟
同学们走进“水墨画中的古村落”——宏村。同学们漫步在宏村的石板路上,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水墨画中,月沼和南湖的水面平静如镜,映照着白墙黑瓦的古建筑,构成了一幅幅和谐的乡村图景。“南湖春晓”和“月沼风荷”,同学们流连于此,感受村落建筑布局精巧,水系设计独具匠心,也感受着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和谐之美。
同学们走进仿照唐朝风格而建的村庄——唐模村。漫步水街两岸,古朴的石桥,粉墙黛瓦的徽派古民居,与徽州的风土人情,宛若一幅徐徐展开的厚重画卷,展示着古村的历史质感。水街、银杏古树、老香樟、同胞翰林坊、忠烈祠、尚义堂、小西湖等等,一砖一瓦一石、一祠一坊一居,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家族文化,同学们在此感受到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徽州文化。
同学们走进屯溪老街,这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古商业街,也是徽州文化的展示窗口。同学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体验了徽州的传统市井生活。 老街两旁林立着各种商铺,出售着徽州特产和手工艺品。同学们在这里品尝了当地的特色小吃,如毛豆腐、徽墨酥等,了解徽州的饮食文化。
红色历史的缅怀
同学们来到了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同学们敬献花篮,表达对革命先烈们的崇高敬意,鞠躬默哀表达对英雄战士们的深切缅怀,学生代表团委副书记方梓欢发言,表示要从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徐秋实副校长讲话勉励华理科中学子在看到新四军先烈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巨大牺牲后,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随后,响彻云霄的《少年
中国说》,让在场的其他参观人员感受到华理科中学子的青春壮志与豪情!随后在纪念馆参观中,同学们又深入了解了岩寺新四军的组编、训练与战斗的过程,更加真切具体地体悟到了战争年代先烈们的无私精神与英勇品质。
传统工艺的观摩
同学们来到徽州糕饼博物馆,了解了徽州糕饼的“前世今生”,观摩了当地传统糕饼生产线。馆内展示了丰富的糕饼制作工具和历史文献,让同学们对糕饼的历史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古代的宫廷御用到民间的节庆美食,糕饼在中华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博物馆中的展示让同学们了解到了糕饼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部分同学还购买了一些当地传统式点心,想要回家送给父母,表达对父母养育的感恩之情。
三天的研学过程中,同学们在群里交流着美景与美食,也精心完成研学任务单,升华了研学的意义和价值。研学,不是旅游,不是走马观花似的不留痕迹,亦不是简单的学习,而是从“研”中体会人情,从“学”中自出见解,在“行”中开蒙、启发、拓展、锻炼┈┈相信华理科中的星级学生们会从踏实前进的步伐中汲取前进与拼搏的力量,以挺膺担当之姿行青春报国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