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研讨交流活动
10月22日下午,《第一教育》主编吴华和《上海教育》的主编陈骁、官芹芳,来到华理科高,与班主任们一起交流探讨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话题。会议由校办主任钱慧青老师主持,六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我校近来所致力的教学改革。
教导主任沈爱明老师简洁明了地介绍高二年级数学组现在所进行的“虚拟分层,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实施情况,以得分率为依据,将全年级学生分为5G、4G、3G、2G、1G五个班,学生自主选择进入班级的网络直播间,这种做法非常受同学们青睐。
胡利平老师以电子产品的管理为例谈了学生自律性培养的实践探索,通过自主管理管理,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真正实现了“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在大力提倡“五育并举”的背景下,刘方老师以主题教育课设计系列课程与综合实践,生涯规划与体验,志愿者服务,课外活动抓手,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树立,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品质的培养。
马琴老师重点介绍了我校家庭教育的推进与做法。她分析了家庭教育所存在普遍问题,从马斯洛的金塔需求出发,讲解了我校的做法:成立雨晴工作室、制作家庭教育微视频、系统家庭治疗、全体教开展校本培训,力求让家长、学生、教师融合发展。
李艳老师以高二年级学生暑期跟着家长学四史来谈我校信息技术融入德育教育。前期确定“四史”微课内容,设计微课,ppt录制,宣传。在暑期分批推送,学生跟着家长学习四史。学生和家长一致认为通过这次活动增进了家庭关系,对自己的职业和人生也有了规划。
王艳红老师以砚鸿工作室主持人的角度讲解了校本班会课教材《去追梦》的诞生过程。教材立足于立德树人,以班主任日常管理中的共性问题和学生需求出发,形成教材内容。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升了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位专家一致肯定了我校所做的教学改革探索,认为乔校长带领的团队对双新课改的改革脉搏把得非常准,特别是虚拟分层,以网络为媒介,打破了传统选科的分层多主科分层少的模式,打破了走班的现实模式,疫情之后的教学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因材施教”。对于手机管理,是电子产品使用的“逆行者”,比起传统的视为洪水猛兽,我校的态度是如此开放和包容,而学生因此却增强了自主管理能力,非常值得赞赏。
乔校长最后进行了总结,非常感谢专家们对我校工作的肯定,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提炼融合,形成我校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