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一8班的江雨薇: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防灾减灾 守护生命
17年前的今天,是个让人落泪的日子,那一天发生了举国悲伤的汶川大地震。5月12日也被确立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的确虽然造成多名同胞的遇难的灾害已经远去,但它却时刻提醒我们:防灾减灾的安全警钟应当长鸣。
当清晨的阳光掠过教学楼顶,我们或许从未想过,平静的校园之外,地震、火灾、暴雨等灾害始终潜伏在暗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2亿人次因灾害受影响,而青少年群体因应急知识薄弱,往往成为高风险人群。所以今天,作为新时代高中生,我们不仅要做文化知识的学习者,更要成为提高安全意识的宣传者、守护生命安全的践行者。
灾难虽然可怕,但是比灾难更可怕的是无知。只要我们认真学习防灾减灾的基本常识,提高逃生的自救互救能力,我们完全可以把灾害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甚至完全可以避免灾害的发生。除了了解这些知识以外,我们还要认真参加学校的应急逃生演练活动。当年汶川地震来临时,绵阳一所中学的师生,在1分36秒内全部从教室安全撤离到操场,2200名学生、98位老师,毫发无损,就是归功于该学年每学期都要组织紧急疏散演习。所以同学们我们也要重视学校组织的逃生演练活动,把每一次的演练当作真实场景,切实提高我们的紧急应对能力。
同时,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科技也为防灾减灾注入新动能。下载“国家预警信息发布”APP,它能实时监控周边5公里内的灾害风险;登录“北斗智慧云平台”,可查询所在区域的地质隐患点动态。这些简单的操作只需3分钟,却能让科技真正成为生命的盾牌。作为科技特色学校的学子,更应该利用科技使用技术服务自身。
在此,我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让我们将防灾意识转化为日常习惯。绝不以嬉笑对待演练,让规范动作成为肌肉记忆;绝不容忍安全隐患,让每处消防通道畅通无阻;绝不独善其身,将急救技能传授给身边的人。当每位青年都成为防灾减灾的践行者时,便能编织一张守护生命的安全网。
同学们,未雨绸缪的智慧闪耀在华夏文明的血脉中,从大禹治水到现代应急体系,防灾减灾始终是人类与天灾抗争的永恒命题。让我们用科学与智慧共同构筑守护生命的钢铁长城,愿你我携手,让这份守护之光照亮每个角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