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闵行区第三届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活动中,我校共有14个课题29名学生获奖,其中1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6个,获奖率高,均占闵行区同等第的10%以上,且一二等奖8个课题均为科学研究类和工程制作类课题,彰显学校科技特色。
闵行区第三届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获奖课题
课题名称 |
课题成员 |
类型 |
奖项 |
关于纸质资料自动分类机的设计研究 |
樊晨辰、徐奕菲、夏石怡、金宇杰、刘畅、赵沈奕 |
工程制作 |
一等奖 |
一种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工艺研究方法 |
傅文斌 |
科学研究 |
一等奖 |
基于ESP32的物联网智能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
李陆坦 |
工程制作 |
一等奖 |
IAA、IBA、NAA三种不同激素对杜鹃花扦插生根的实验研究 |
张芷晴、林晨、姚昱 |
科学研究 |
二等奖 |
纺织印染废水中重金属锑的排放检测及生态风险评价 |
奚梦萱、沈韵琪 |
科学研究 |
二等奖 |
基于数学建模的网约车和路边拦车的选择与建议 |
黄偲奕 |
科学研究 |
二等奖 |
盐胁迫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影响的研究 |
王朝 |
科学研究 |
二等奖 |
一种快速检验肉类中亚硝酸盐含量方法 |
夏怡婷 |
科学研究 |
二等奖 |
盲盒效应的定义与利用 |
陈旭东、彭雪颖、程璐明 |
人文社科 |
三等奖 |
年轻人喜欢网红食品的原因调查 |
何钰、李昀、秦天、郁昀、郭思怡 |
人文社科 |
三等奖 |
基于数学模型对中国新冠疫情的发展分析 |
江帆 |
科学研究 |
三等奖 |
蟠龙塘河道内淡水藻类的种类调查及水质分析 |
胡家宁、耿浦胜 |
科学研究 |
三等奖 |
生活垃圾与蚤状溞存活率的关系的研究 |
何俊杰 |
科学研究 |
三等奖 |
一种可自动回收释放充电线的装置 |
常乐天 |
工程制作 |
三等奖 |
6月15日,一等奖课题组成员利用一起学直播平台对全体高一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展示。三个课题组均清晰完整的展示了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突出了课题的创新点和研究价值。高二(5)班傅文斌同学《一种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工艺研究方法》,从化学学科出发,根据课中制取碱式碳酸铜的实验室方法,通过实践站实验学习,发现最优化的产生条件。高二(6)班李陆坦《基于ESP32的物联网智能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从实际生活遇到的环境污染入手,自主学习程序设计,开发云端访问,实现手机等终端观察,设计并制作出一个简易可检测环境的装置。高二(1)班樊晨辰、徐奕菲、夏石怡等六位同学《关于纸质资料自动分类机的设计研究》,充分利用学校创新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器材,自备树莓派材料,运用百度文字识别技术和编程技术,实现了按纸质资料的类别和学科进行自动识别分类的功能,并对未来增加更多分类功能提供改良方案。高一年级组织规范有序,所有学生都认真专注聆听学长学姐的分享,进一步了解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学生课题展示结束后,陈然、张甜老师对三个课题组进行了点评,既肯定了每个课题在选题立题、自主研究、团队合作、反复试错实验等方面的优点,又针对时间规划、问卷的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教导处杨中秀老师充分肯定了三个课题组成员和导师在闵行区第三届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中取得的成绩,及为之不断的努力和付出。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学习,丰富学习经历,为高中生活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引导大家多关注生活实际和科技、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学校信息科技特色来选题立题,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来实践研究,保持科学求真的探索精神,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期待着大家在华理科高这片沃土上,绽放科技的生命之花,成就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