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不同寻常的一年。受疫情的影响,上海市DI决赛在线上举行。DI 是英文“DESTINATION IMAGINATION”的缩写,原意是“目的地想象”,这是一项国际性的旨在培养青少年实际创新能力的赛事活动。由市教委批准举办的“DI 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活动”,旨在通过团队合作,创造性地解决各种 DI 挑战,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参加的是C组和D组两个项目。C组混音壮举——艺术类挑战,通过艺术媒介、戏剧艺术、剧本写作、以及道具设计展示要拍摄制作一个团队专属MV。D组即兴类——侦探和他的搭档要联手揭开谜团。他们获得了怎样的线索?利用了怎样的取证技术呢?
有了去年的比赛经验,队员采用高二老队员带高一新队员的模式,经过不断的研究赛题,不断实践和改进,完善解题方案,撰写剧本,定排角色,表演排练,随机组题模拟解题操作,自制道具……准备工作中,充分体现出师生的智慧和能力,不去做新的尝试和挑战,我们就不知道有多大潜力,学生和老师一起在坚持拼搏。由于今年需要以视频方式上传比赛录象,因此每一个细节,每一帧剪辑都显得尤为重要。临近比赛经过每一个细节的完善处理,让学生在比赛前的信心得到极大提升。事实证明我们初步取得了成功,取得了突破!
华理科高科创学生的表现在比赛中得到专家和评委的赞赏。27日晚上线上的颁奖大会上,上海市副市长陈群,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虞丽娟,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王宇等领导嘉宾以视频的方式祝贺DI圆满成功。天道酬勤,师生的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在众多学校中,我们项目分别获得特别奖——文艺复兴奖和第四名的好成绩,其中我们C组将代表上海参加全国总决赛。当同学们在线上直播看到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中出现在获奖名单上时,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截屏发到DI大群里,庆祝为华理科高科技教育工作中又添加一项新荣誉!
全国赛在等着我们,拼搏的脚步仍需继续前行,华理科高学子还需要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成长,让我们期待华理科高师生在全国赛上绽放生命的精彩!
媒体报道:华理科高在DI项目上,虽然是第二年参加,但在市里已经有很大知名度。青年报社做了专访和报道。
学生感想:
在DI活动中收获颇多,看过九点多的学校内外的夜景,来过周末空荡荡的教室,穿过自己缝制的道具服,也剪辑过上交的视频。从服装设计,内容剧情,道具服装,表演动作事无巨细都要自己处理,我们从刚开始都磕磕绊绊团队还未磨合进度极慢到后期进度如火箭般飞升,获得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得到了老师的帮助,学到了课外的知识,增长了参赛的经历,而这一切都是DI所带来的。(徐之晨)
十一月与队员初次碰面,蛮尴尬的,一开始啥都不会的我,确实手足无措。但队员都非常友善啊,很有想法,让我很好的融入了这个大集体。一有时间就去DI,好像在科技室里捣腾已经是常态了。作为D组队员帮助了C组做沙盘是真的让我感受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我从根本没见过热熔枪,到后来熟练运用。是真的手工能力学到好多啊哈哈哈哈。虽说和D组队员没有认识很久,但是在那几个奋斗的夜晚,大家的心都很好的聚集在一起了呢。虽说D组没有得奖,但这段经历是真的很有回忆价值的啊。(姚乐昕)
通过参加DI比赛,我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次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更收获了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体会到了DI这个大家庭的温馨与和睦。这两个月的经历的点点滴滴无不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这也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难忘的回忆。相信在若干年后,当我们回忆起这段DI时光,我们一定会在心中说到:“遇见你们,真好!(李明阳)
这一次的DI比赛让我体会到很多也感触很深,上一届的我们没有像这一届这么辛苦,但是正是因为特殊的时刻,我们看到了特殊的校园,见证了各种矛盾与和解,增加了我们彼此的友谊,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我衷心的希望我们DI团队可以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也祝我们学校在未来的任何赛事中创造辉煌。(龚褀恺)
在短短的两个多月,从刚得知并了解DI这项比赛;到起手准备道具、服饰、音乐、歌词、后期等多项事务;再到最后的成品上交,等待成果公布。这期间,有欢笑,有迷茫,有无措,但更多的,是合作共赢的快乐与一起努力奋斗过后的振奋。
刚刚得知赛题后的开端,是敲定脚本剧情与原创歌词音乐。赛题的原则是改变或演绎一部文学作品中的某一个片段或全部,并要求配合着团队制作的音乐与歌词进行录制,十分考验大家的团队配合能力以及创作创新能力。午饭后的同学们匆匆的聚集在一起,围成一个小圈,你一言我一语的各自发表自己的建议,各有各的独特观点,最后在队长的统一意见下,大家统一了作为脚本的文学作品——是一部展现了国内对于宇宙科幻以及未来星际的幻想的科幻小说《三体》。
由于《三体》这部小说并没有相关的影视作品可以供我们参考,这也就需要我们团队用自己的创意来制作这部MTV。同学们通过反复的阅读原著作,最终确定了“四维空间”以及“魔界”的样子。制作道具的同学们从此拿起了胶枪,在科技室中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密密麻麻的订书钉令人眼花缭乱,不但考验着同学们的细心程度,更考验着他们的耐心;炙热的胶枪在订书钉之间穿梭,一不小心还会烫伤同学们的手;脆弱的订书钉稍有碰撞就会断成两段,之前的努力只能从头再来……但同学们并没有轻言放弃,在课间只要稍有空闲便会跑到科技室争分夺秒的赶进度,在放学后同学们聚在一起开会,商讨问题的就解决方案,不知不觉已到晚自习结束。最终,在同学们齐心协力下,一个银光闪闪的订书钉沙盘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这便是合作的力量。
今年疫情的缘故,我们的比赛方式由线下转移到了线上,这也带给了我们没能去现场比赛的遗憾,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的热情,在视频拍摄的过程中,大家针对如何展示我们的沙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把沙盘最完美的一面展现给了评委;大家认真的排练自己的动作及表情,希望能够更真实的还原出我们的故事情节。即使每天放学留到很晚,同学们也没有任何怨言。在这期间同学们学会了合理的规划利用时间,并在学习与比赛中得到了平衡。
最后视频拍摄完成之后便是后期制作了。后期制作就如同给视频“化妆”,使我们的参赛视频焕然一新的出现在评委们的面前。在乐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负责后期制作的同学不断的尝试新的特效,从科技室回到家后还要梳理当天的工程文件,和老师交流后期制作的方法和技巧,不知不觉已到深夜。有时候为了赶进度,在上学的路上、课间休息的10分钟里总能看到他们在电脑前忙碌的工作。最终,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我们按时完成了我们的任务。在这一刻回首过去两个月的点点滴滴,相信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共同经历的点滴滴滴,都会成为我们人生中最难忘的回忆。相信在若干年后的某一天,当我们回忆起DI的这段时光,一定会在心中说到:“遇见你们,真好!”
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两个月里,我们从隔阂到熟悉,从零开始到颇有收成,大致作品轮廓大纲小至每处细节,没有团体的智慧,方案尝试与积累绝不会有最终的成果,正如尼采所说,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中间也不乏摩擦与碰撞,这些激烈的争论与探讨,如打火石,绽放星星点点光芒,这些光芒汇成了或执着或退让的品质。同时,我们享受了诸多共同的时光,无论是早间的阳光还是深夜的星光,六十个日夜,我们一起度过,未来的路,我们也能一起踏过!(郝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