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学校在严格执行上海市教委规定的课程计划的同时,根据高考政策和学校特点,对部分学科进行分层教学,高一高二年级开设数学虚拟走班。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合格考、等级考试题分析;重构“一组一品”研讨课;组织分层教学研讨活动,建合格考在线测试题库,开设网络课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
丰富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学校在开设心理、信息素养、学科类限定拓展的基础上,开设学科类和科艺体类两大类自主拓展课程。学科类拓展立足基础型课程延伸学科知识,增大学习容量,拓展知识视野,提高综合能力。科艺体类拓展重点开发艺术、体育、科技、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学生特长,引导学生多元发展,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数智”教学,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学校重点围绕 “数智空间”新平台开展教学实践与探索。一是,开展基于“数智空间”的课堂教学实践,教研组每位教师每学期开设一节以上组内数智研讨课,学校每学期举办数智教学展示周,“先学后教”,局部翻转课堂,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二是,开展基于“数智空间”的自适应题库建设,各学科建构知识体系,分专题设计专项练习,加强师生的实时有效互动,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三是,开展基于“数智空间”的网上阅卷,利用平台跟踪、统计功能,更准确分析学情学力,教学实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研讨,提升教学质量。学校严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语、数、英三大学科重点围绕“一组一品”开展教学研究实践。语文学科积极推进主题教学研讨,形成“写作课”、“ 阅读课”、“ 试卷讲评课”三类课型的教学范式。数学学科全面深入开展课堂观察与评价,提炼每位教师的特色与经验,组内借鉴推广。英语学科深入研究高考新题型、词汇教学,形成拓展阅读的教学流程。加三学科主要针对高考新政,有序推进分层教学;同时,以自适应题库建设、网络虚拟课程、学科软件应用学习为抓手,推进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举办“一组一品” 数智教学展示周活动。教务管理制度健全,职责明确。通过联考制度、区监控考等方式开展评价制度,每次考试从质量监控到教师质量分析都建立有效管理机制。教师科研成果丰富,小课题、区级和市级课题都在有序开展,在科技、艺术、体育、学科竞赛中,屡获大奖。学校积极参加语言文字测评和示范校创建,全体师生在教育教学中规范使用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