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菊香
语文组在教导处的领导下,不断强化教研意识,立足校情和学生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注重课程和教学过程的重建,与时俱进,锐意进取。
一、教考衔接、分工命题,提升命题质量,加强导向功能
相对于数学与英语学科而言,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是不够高涨的,甚至是有些疲软的,所以有的老师曾戏称我们语文学科的地位就像 “大老婆”,有名分无地位。一方面,可能跟语文学习的见效比较慢有很大关系,短期的努力很难在成绩表达上看到起色,学生自然会产生懈怠。另一方面我觉得也跟长期以来的教考分离不无关系,老师教的不考,考的不教,那学生自然不愿意跟着老师走!
面对学生的疲软状态,我们从阅读中让学生体验发现的乐趣,通过考试的手段让学生知道学与不学是有很大差异的。一个人的精力、能力都是有限的,而且语文试卷的命制又及其费时费力,大家统一命题的宗旨是加强课内外知识、能力的迁移。每人负责一块内容,因为任务有限,从而保证了命题的质量,我们的目标在于提高命题质量,以形成更好的诊断与导向功能。
各备课组在优质师资力量的带领下,合理分工,统筹安排,统一命制文言文预习卷、文言文梳理卷、写作讲评学案、现代文学案、拓展阅读卷、达标检测卷等。形成校本作业系列,做到讲练结合,及时诊断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策略。
高考新政出台以后,及时研究新题型,群策群力,命制新题型默写卷。复习阶段,更是针对考试的题型,分工命制专题训练、精心设计考前模拟试题。
二、少教多写、精讲善读,推进三步五环,优化教学结构
阅读教学:
很多老师意识到阅读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串讲课文,不敢有所疏漏,结果重难点反而无法突出,面面俱到直接导致面面俱不到。而课堂上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做笔记的学习形式,没有时间举一反三,无法调动生活和情感的体验,很难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结果是课堂教学费时费力而收效缓慢。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确定了文言文阅读课型的基本模式:课前,教师设计预习卷,学生课前根据预习卷巩固已有知识,发现疑难问题——课堂,第一课时,5分钟时间释疑解难后,全面检测学生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课时以分析课文主旨、行文思路、写作特色为主,引发学生的思考思辨——第三课时以梳理卷检测学生对课文主要知识点以及相关能力点的掌握情况。
当然,对于学习不主动,作业敷衍的学生来说,网络资源可能就代替了他的独立思考,再加上时间仓促的原因,部分学生可能就是直接对着网上的译文背诵注解,以应付第二天的检测,所以,利用早读课时间在课前给学生预习卷进行自主阅读、反复朗读,从模模糊糊的认识到渐渐明朗,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疑难点,再来借助网络或工具书查阅,这样经过独立思考的阅读才是真正有效的阅读。
为了保证现代文教学的高效性,我们先后提出了目标导学的先学后教方案、问题引领的先学后教方案、以点带面(教一篇会一类)的方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三个方案互相融合渗透,达到了低耗高效的目的。现代文阅读课型模式基本形成:课前,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单,学生根据任务单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以及小组交流。——课堂,开展班级交流,重点进行思辨训练、拓展阅读,拓展写作或探究性学习。——课后,围绕学习目标,整理学习笔记,逐条梳理学习成果。
写作教学:
以往的写作教学中,学生写一篇,老师讲一课,优秀例文只能仰视,却永远达不到,够不着,就这样写一篇丢一篇,收效甚微。本学年本人执教两节作文讲评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给学生优秀习作的同时,再给学生一篇有典型问题的习作去评析与修改,远远比老师修改好一篇现成的范文例文直接给学生要有效的多,因为学生不仅在参与评析,更在参与动笔修改,这才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据此,作文讲评模式基本形成:教师批阅,选择典型文章(优秀作文、问题作文),编制学案(写作指导、典型问题、学生习作)——学生阅读文章,小组探讨优缺点——班级交流,总结借鉴,诊断问题,提出升格意见——学生动笔尝试修改。
三、电子书包、一组一品,提高课堂效率,深化学科内涵
语文组的“一组一品”,在“读写结合”理念的引领下,近年来在不断拓深其内涵,先后提出“先教后学、注重学习过程。精教善学,优化教学策略”、“以点带面,学一篇会一类”等研讨主题,注重方法指导,以提升阅读写作能力为目标,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思考课堂改进的策略。本学年进一步深化“一组一品”的内涵,确立了“比较阅读与写作”的主题,教学注重从一篇到一类的阅读与写作方法指导的同时,关注每一个文本有别于同一类其他文本的个性化表达,注重咬文嚼字式的深层阅读。通过是非、优劣、异同的比较分析,着力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求同析异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阅读教学中具体的形式有思想情感的比较、行文结构的比较、语言形式的比较等。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形式有典型问题的甄别和典型问题文章与优秀例文的比较等。
语文组在学校电子书包项目引领下,继续利用数智空间,转变教学方式,深入集体磨课和评课机制。本学年张玉玲、李星霖等分别代表语文组开展了电子书包的校级研讨课。两节电子书包课的展示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了领导和同仁的高度认可。
李星霖老师,利用“我爱朗读APP”、手机投影、影像资料等信息技术,完美呈现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利用“我爱朗读的APP”进行学生朗读展示,以及马丁路德金的原始影像资料的播放,更好地营造了课堂的氛围,更能让学生沉浸文本,充分感受本文昂扬的激情与作者不屈的精神。手机投影的技术更是为读写结合的训练提供了便捷,课堂上,将学生仿写的“我希望有一天……”的优秀片段进行及时的展示与点评,更是将课堂推至高潮,学生用他们或朴实或优美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心中的理想,赢得了师生的阵阵掌声。
与时俱进,探索现代科学技术对语文学科教学的积极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充分整合各种技术手段,挖掘信息技术对语文学科的教学价值将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的一个课题。
后期设想:
1、形成校本化课外文言文阅读与重要现代文拓展阅读的固定篇目与命题设计。
2、写作教学形成若干样板课例:如,审题立意专题、篇章结构专题(分论点的设置)、素材运用专题(论证过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