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通高中开展志愿者服务的社会背景
志愿者精神,主旨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按照这一要求,我校大力推进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利用学校对接的社会实践平台,全面开展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促进高中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有效配合新高考改革,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文件中除强调学生常规的成绩,更是专门设立“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重点记录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参加志愿服务等情况。其中也明确规定,高中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成为衡量学生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的重要指标。这为之后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志愿者服务吹响了行动的号角!
习惯被服务的“90后”习惯提供服务的转机。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我们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祖辈双重呵护下成长。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有更多时间放在学习上,往往家务大包大揽,孩子在家庭中严重缺乏锻炼的机会。甚至还出现过个别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学校值日生工作的情况。无论是劳动上,还是情感上,我们的学生大都习惯了被服务,极其缺少服务别人的经历,自然也缺乏我奉献,我快乐的情感体验。另外从家长看待志愿者服务的态度上来说,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家长对志愿者精神可以引领孩子成长的认识严重不足。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认识代表着我们国家前进的方向和潜力,志愿者服务,要从习惯了被服务的90后高中生开始做起!
二、普通高中志愿者服务的具体操作
1.上下齐心,搭建志愿者服务的对接平台
我校接到上海市综合素质评价相关通知后,第一时间通知各年级及班主任,并及时召开了综合实践活动暨高中生志愿者服务专题会议,探讨操作细则和具体实施办法。为了方便之后的志愿者服务以班级为单位顺利展开,学校发动各班主任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与综合素质评价网上公布的具有接纳学生志愿者资格的实践单位直接联系,经过三个多星期的沟通和协调,我校与周边及闵行区内的十多家实践单位签订了服务合同,有力地保证了我校学生的实践岗位。在年级组长的安排下,我们对闵行区的实践单位以区域远近为标准,每个班主任认领2-3个实践点,自己主动取得与对方单位的联系。我当时负责联系和拓展的单位是位于老闵行区块的江川文化馆以及江川社区学校。每次出发我们都是带着服务合同去找实践单位的,既省时又高效。而且我们一般是直接与对方的志愿者服务直接负责人建立对接,这也为之后安排学生岗位和确定服务时间提供了便利。上下一心,我们学校成为在闵行区第一批对接大量实践单位,较早开展志愿者服务的学校之一。
2.以有效的组织确保志愿者活动的安全展开
在确定班级的服务单位之后,我班在高一第二学期中间就利用地域优势,率先展开了志愿者服务。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关注综合素质评价网,统计实践服务的岗位、人数和时间
一方面经常关注综合素质评价网上我们对接的实践单位发布的志愿者服务岗位和时间安排等信息,做好相关记录,并保持与直接负责江川文化馆学生志愿者服务站的吴老师保持联系,有不确定的信息就打个电话咨询一番,确定发布给学生的信息准确。
(2)、利用班会统计有时间的同学,做好服务登记和分组。
通常情况下,笔者会利用周五班会课的时间先征集学生的周末时间安排,再发布周末志愿者服务岗位和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有时间的就去参加,没有时间或者家庭住址距离文化馆较远的同学则集中安排在寒暑假完成。学生报名完成后,做好名单记录和联系方式,再进行分组,每组设立组长一名,负责当天志愿者服务的签到和考勤,如果有特殊情况发生及时反映给班主任老师。
(3)、完成综合素质评价网上的各项数据导入
完成上面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再登陆上海市综合素质评价网站,把学生服务的时间,选择的服务岗位等各项数据一一导入。
为了配合综合素质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这方面的学生干部,学校专门设立了一个班干部岗位——社会实践课程委员,负责班级各项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和后期活动感悟的征集。为了培养班干部,锻炼学生能力,笔者也教给实践委员具体的操作方法,偶尔也会让社会实践委员负责数据的导入。
(4)、定期与负责人联系,追踪服务学生的服务质量与态度
在前几次进行志愿者服务时,学生对志愿者服务站位置不清楚,我们也担心学生的出行安全,因此班主任老师都是在学校门口带队出发的,之后学生自行前去。除了学生组长负责学生出勤统计和联系,作为班主任,每次在学生到岗后也要与对接平台负责人再进行确认。学生的出行安全是顺利开展志愿者服务的根本前提。
我们与对接单位的负责人经常沟通,了解学生在实践单位的表现,结合实践单位老师的视角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指导。
3、与对接的服务平台联合培育学生的志愿者精神
1、利用对接平台,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阵地。而高中志愿者服务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关注和了解身边问题的重要渠道。学生在江川文化馆,负责书场的卫生打扫和评弹表演者的助理工作,帮助年迈的爷爷奶奶上下楼梯,整理物品,放置话筒和调试音频设备等,近距离地为退休的爷爷奶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了解退休之后的生活态度和安排,形成人生路径的初步认识。
在莘庄地铁站北广场服务站,学生们通过自己做交通协管员,感悟遵守交通规则,珍惜生命。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华漕卫生院,学生通过接触病人,为病人提供服务,感受健康的重要,感受对别人的关爱的重要。生命教育本身就是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教育,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生命管理,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 并通过感恩和分享,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这些志愿者服务的经历正是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资源。
2、抓住契机,共同培育学生的服务意识
在江川文化馆做志愿者服务期间,笔者班有个男生,性格非常内向,自己选择了服务时间,到了时间却又缺席,去了寥寥几次,与那边的负责老师也没有任何沟通,让对方的负责老师产生了该生对志愿者服务工作不热衷的感觉。得到对方老师这样的反馈后,我立刻找到该生,把志愿者服务单位老师的意见反馈给他,结合他平常的表现进行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在为别人提供帮助和服务时,自己却缺勤迟到,既是自己没有责任心的表现,更是自己对服务他人奉献意识不高的表现或者是不肯付出,自私的表现。平常在学校里就他的出勤和迟到问题进行教育的时候他的感受并不明显,但是在结合了志愿者岗位的表现进行点评时,他明显听进去了,之后出勤都能保证。经过一年多的志愿者经历,他在习惯上改变很多,人也开朗了点,真的印证了“我奉献,我付出,我快乐”的志愿者精神!
三、普通高中志愿者服务的成效及思考
(一)服务成效
1、学生以及家长对志愿者服务的认识明显加深
志愿者服务开展一年以后,原本对志愿者服务缺乏了解的家长,开始对志愿者服务对孩子的影响有了更深的认识。以下是我班高二第二学期结束时家长的一些感言:
“首先我作为一个学生志愿者的家长感到十分荣幸。当今社会上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养尊处优,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和帮助身边需要关爱的人,这往往就会让他们变得自私自利,心胸狭隘。我觉得让学生去做志愿者是一件非常值得提倡的事,而且应该从初中,甚至从小学开始,从小就让他们做一个乐于奉献,心胸开阔,将来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俞一帆爸爸)
“志愿者服务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希望通过志愿者服务能给社会带来多一点的爱,多一点关怀。志愿者服务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感谢学校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既让孩子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又锻炼了他们,丰富了假期生活。”(李雨晨妈妈)
我奉献,我付出,我进步,我成长!这就是志愿者服务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新认识。
2、综合素质评价学分的提前完成
由于我班对接的江川文化馆除了在寒暑假提供服务岗位,在高一第二学期,我们班在学期中间利用周末,就已经开始组织同学利用周末时间参加文化馆的组织志愿者工作。到暑假,我们班已经有六七个同学学分达到20个学时,每个学生至少已经拥有8学时。
暑假前,我们六个班级之间对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各班对接平台进行了协调。之前按照班级对接的平台,统一对年级其他班级开放。学生暑假期间可以根据自己家庭住址,在附近的我校对接的志愿者服务站进行服务,这样既节省了学生往返时间,又更能保证学生的出行安全。
由于高一第二学期快结束时,我们各班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暑假活动安排表。学生暑期的志愿者活动有表可依,在假期里展开了持续的志愿者服务。至高二第二学期开学时,我班已经有38位同学完成了综合素质评价规定的60学分,有很多同学都达到了120学分,全班学分修满的比例达到了92.6%。我校其他各班也是在高二之前就基本完成。
3、学校社会美誉度不断增强
志愿者服务展开之后,我们学校细致周到的组织安排工作得到了对接平台的一致好评。文化馆的负责人吴老师对我说,“这么多学校,你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最积极,对待志愿者工作最认真,缺勤率最低。”我们把志愿者服务当做是自己工作和学习的一部分,认真的对待,同时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尽管暑假志愿者活动时,学生可以不穿校服,但我们的学生却在社会上展现了我校学子一贯的好风气,待人文明有礼貌,见面主动打招呼点头问好,甚至部分同学是坚持行鞠躬礼的。学生的文明礼貌成为了我们学生的社会名片,在社会上展示了充满正能量的学校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