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言文字 > 正文
听部编版主编温儒敏谈高中语文动向
发布日期:2018-11-28    作者:华理科高-语言文字工作组   


2018年高考尘埃落定,语文首次成为高考杀器,超过数学成为“高考第一坑”,语文云公众号推送了一年的新政持续关注的考生和家长应该早该料到!2017年一系列语文改革&高考改革政策公布时,今后高考的语文难就已成定势,可惜很多人并没有关注,或没有重视。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曾就高考语文改革的方向进行了一次讲话-——

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2017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温儒敏还透露: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他说:

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

2015年考的阅读题是古代货币制度。之后他们做了一个调查,99%的学生从来没有关心过,没有看过这个题目,老师也没有注意过。

2016年考的阅读题跟文学有点关系,就是比较文学,里面有很多概念,一般的中学生也看不懂。“这说明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中学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今后的高考语文阅读题量会持续增加,锻炼阅读速度、提升反应能力迫在眉睫!高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文范围,将会远远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认知范围。难度、深度、广度,全面向学术级、经典级看齐!只看《读者》和四大名著,别说高考语文,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温儒敏继续抛出“炸弹”:

高考阅读题的变化趋势是:“那种思辨性,那么复杂,那种扩展,就是你想不到的,对女生特别不利!”

 

因为在温儒敏看来女孩子中学喜欢读小清新、小文艺、小立志,喜欢词很美的文章。这些符合那个年龄段的审美趣味。可她们马上读大学了,就要开始更多地考虑思辨,面对很复杂的逻辑。所以教改必须在中学阶段用高考来撬动,来推动阅读,推动写作的教学。

 

温儒敏谈到改革的原因:

高考以前爱考实用文,一个文学类,一个应用类,二选一,“有一年考了刘震云的一篇小说,结果选他的文学类题目答题的只有8%~15%。剩下大部分考生选了应用类的。我们发现之后,第二年就调整了。现在文学类也要考,应用类也要考。否则,语文课堂不讲诗,不讲散文,不讲小说,最终文学教育也崩溃了”。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