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工作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队伍 > 学科工作室 > 正文
仰望星空谋特色,脚踏实地求发展 ——“未来课堂、未来学习”畅想交流
发布日期:2018-03-21    作者:闵行二中-教导处   

36日,“书香语文工作室”围绕“未来课堂、未来学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上,高菊香老师首先从当下背景、课堂学习存在的问题出发,谈到如今的时代,学生的语文学习所处的困境,一方面是良莠不齐的海量网络信息让人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是游戏等多种感官刺激的诱惑让人难以静下心来阅读和写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就是未来语文课堂、未来语文学习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高老师的问题引发了工作室成员们的热烈讨论。

学员黄冬老师认为,未来的语文教学可以让语文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实现客观题与部分主观题的机阅,需要语文老师整合题库资源,比如文言实词。其余老师纷纷表示,实词仅仅只是语文学习的沧海一粟,我们需要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的核心素养,所以阅读和写作才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高老师针对黄冬老师的提议,指出未来课堂、未来学习,并不是说对过去课堂、过去学习的彻底颠覆,应该是从当下背景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出发,思考如何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与先进的科技手段,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学员张玉玲老师表示,兼有音频图像的朗读软件可以推荐给学生,促进他们的美文诵读。俞芳老师建议可以建立校本化的网上图书馆,王艺睿老师建议可以整合电影、戏剧、课本剧等多种资源,便于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学习。夏敏老师建议课堂还是学习的根本,质量是生命线。

在倾听了学员老师们的建议以后,高老师深入畅谈了自己的思考。未来语文课堂学习的内容,一定不仅仅是一本教材的若干篇选文。最近出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其中的一个亮点是建立“学习任务群”,这无疑给未来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一种可能,就是专题统领下的“群文阅读”。而且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能建立起这些文本的内在关联,求同析异、形成互证或互补的网状结构。这种专题统领之下的群文阅读,与原先单篇精读的方式相比,在培养围绕主题而学、带着任务而学、统整资源而学的能力方面,显然更有效果。这一个个阅读群的建立也可以丰富数智空间校本课程的资源建设。当然,群文阅读只是学习任务群的一个内容,或一种形式,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戏曲、电影、包括学生自己编排拍摄的课本剧等完全可以充实到校本课程资源中来。

对于未来的语文学习方式的畅想,首先要正视的是当下的语文学习面临的困境,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绝大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所有的同学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之下,迫于无奈、为了考试而不得不去完成任务,当然任务驱动也是一种促进学习的方式,但是外在的驱动显然很难变成内在的需求。所以语文老师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自觉自愿或者不那么讨厌地去进行阅读和写作的活动。文学与音乐、经典与流行的融合,无疑为未来的阅读尤其是古诗词阅读提供了更多的打开方式。再说到写作,也是学生最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如何让他们乐意把呼之欲出的思想和情感诉诸文字,微信写作是可以尝试的一种方式。建立若干公众号、组建若干微信群,构成几个兴趣小组,每周有一人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更新,随时捕捉生活中的镜头,用文字写下自己的感动和感触。茶余饭后、公交车上,同样是玩手机、看微信,但不是都在玩暴力的游戏、刷无聊的广告,想办法让他们玩出质量、玩出内涵。当然,微信写作和点评只是一种形式,未来可能产生更多的网络社交平台,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这些平台,用他们乐意接受、感兴趣的方式提升语文学科“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这些核心素养。

最后,工作室成员达成共识,围绕未来课堂的设想,在教学内容上,将围绕“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上,通过“古诗词传唱”、“社交平台的写作与点评”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研讨,体现个性化、自主化的未来学习的特点。在智能时代与科技高中的背景下,语文学科的未来课堂与未来学习应该是诗情与智能的同行,是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