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第二学期是有史以来最为特殊的学期,为了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蔓延,上海市教委接连做出了延迟开学,3月2日居家在线教学等决定。为了更好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工作室的学员们在主持人徐珊老师的带领下,勇于担当,敢于实践,率先行动,始终坚持在探索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沿阵地。
2020年1月底,学校动员老师们尝试在线教学,工作室学员张伟军和刘凤玲老师主动报名参与,先行开始了直播试教工作。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克服了技术不熟悉,硬件需调试以及网络不稳定等种种困难,在不断摸索和努力下,利用一起教育平台于2月5日开设了两节数学寒假学习辅导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后,两位学员在第一时间就把试教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心得书写成文,毫无保留传授给了全校教师,为学校全面开展在线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们的做法获得了校领导的肯定和其他教师的赞赏。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市教委组织了互联网+教育平台建设项目,通过名师空中课堂,组织优秀骨干教师,紧扣课程标准,录制精品课程,共享优质资源。徐珊老师作为骨干教师,也积极参与了这一项市教工程。与常规录课不同,此次录课没有学生参与,还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如何在25分钟时间内讲好一节课;如何在镜头前预设学生的互动体验,调整课程的表现形式,充分牵引学生注意力,保证课程的现场感和代入感等都是摆在徐珊老师面前的新挑战。徐珊老师依据教学内容和线上教学的特点,精选优化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反复修改,力求在录制过程中课堂教学语言更精炼,各个环节之间衔接更加紧凑,同时保证重点突出,便于学生掌握。徐珊老师对录课内容的设计和在录课过程的表现得到了市教研员的充分肯定。
3月2号开学后,我校师生开始了居家在线教育教学活动。所有工作室的成员一方面精心组织在线教学的教学设计,探索线上教学中,常规教学五环节的特点和变化,尝试各种方法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总结线上教学特点,努力探索提高线上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刘凤玲老师和李雪丽老师虽然参加工作只有短短几年,但她们凭借自己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学科素养。在这个特殊的学期,刘凤玲老师和李雪丽老师迎难而上,积极申请了区级公开课,刘凤玲老师于4月1日开设了区级公开课《正余弦定理的应用》,课前刘老师做了精心的准备,精心推敲每个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刘凤玲老师利用直播平台的聊天区、快速问答、连麦、计时器、答题器等多种互动工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几何画板与直播平台的有机融合为攻克教学难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让课堂教学情境更丰富,课堂教学思路更清晰,充分的师生互动,巧妙的问题设置,以及精辟的讲解使得这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展示了华理科高数学老师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优秀的专业素养,获得了教研员和全体与会老师的一致肯定。课后刘凤玲做了说课,介绍了整堂课的设计思路和平台各项功能,徐珊老师代表教研组做了《积极探索线上教学特点,构建有效数学课堂》的主题发言,总结了数学组在校教学的经验,发言得到了区教研员的赞扬,有效推进了数学组组室建设。
工作室的成员们在线上教学期间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方案,利用现有资源,让课件活而不乱,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不对学生产生太大干扰。考虑到在线教学的特殊性,大家都精心安排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与教材深度吻合,力求高效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后也对作业进行细致的批阅点评,并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在不能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通过QQ群、微信群、一起作业平台等各种线上手段,时刻准备着为学生们答疑解惑。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线上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每个工作室成员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线上教学前的紧张和忙碌,到线上教学中的尝试和改变,到线上教学后的反思和总结,一路走来虽然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突发状况,但大家不畏困难线上教,携手共进不停学,面对困难一起努力,敢作表率,不断探索提升线上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学·数工作室在这个特殊的教学阶段,勇于担当,敢于实践,不怕苦不怕难,发挥积极作用,抗击疫情,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奉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