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统编语文教材影响,书香语文工作室在实践中引领学员积极转变观念,尝试运用单元贯通的教学理念。“单元贯通就是将一个单元内(有时几个单元)的全部文章,用这个单元(或这几个单元)需要引导学生去学习、理解、传承、弘扬的情感(或思想或文化)主题贯穿、沟通起来,将单元(或这几个单元)文章有机地组织成一个单元整体。”
“建立单元贯通概念,实施单元文化贯通,就是突显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关联性、融合性,体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特征。这是新课标、新教材体现的特别突出的一个特征。这一特征需要老师们用积极的行动去诠释与化解。而诠释与化解它的最大敌人,是几十年来形成的‘单篇教学’惯性(以较全面的知识点落实为主体的教学)。如果不能突破‘单篇教学’惯性,新课标、新教材所期待的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将无从谈起。”
“单元贯通教学”就是用实证、求真的科学方式,实现无法精确量化的人文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建构社会期许的“文化逻辑”。这种文化逻辑,在古代中国就是“‘君子’逻辑”、“‘圣人’逻辑”,在现代中国就是“‘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于漪老师语)逻辑”。有了这种文化逻辑,就会有中国立场,有世界眼光,有宇宙意识,有人类情怀。有了这种文化逻辑,就会“胸中大海光明暾”,其言其行一片光明。
夏敏老师执教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选自华师大版高二语文第五单元第一课,所在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旨在引导学生继承中华民族团结、诚信、淡泊、勤俭等传统美德。
教师期望通过提醒学生重视基础知识,并进一步提升对文章语言的感受能力,真正读好《史记》这本不可多得的著作,同时引导学生拓宽思维,提升思维水平,由浅入深,真正发自内心感受蔺相如的高超谋略与勇气,引导学生对智慧的热爱,对社会的担当,从而学语文以修身。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在线测试,及时发现了学生对文言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希望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即锻炼学生自主分析错题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动脑思考的意识。
黄冬老师执教的《与武汉有关的诗词》,是在第五单元“中华传统美德”这一单元主题上作的补充。
教师选取了唐宋诗词中代表优秀传统美德、同时又与武汉相关的诗词,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础,分析诗词中集中表现的心系祖国,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思想,同单元内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等课文形成了融会贯通。所选诗词有唐代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史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宋代葛长庚的《念奴娇・武昌怀古》,以及岳甫的《水调歌头・鲁口天下壮》。通过比较这些诗词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同学们对优秀文人的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武汉这座传承光辉历史、英雄辈出的城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两堂课的教学实践令老师与学生都受益匪浅。另外,疫情期间,师生对一起学直播平台和一起作业平台、老师助手等教学软件都十分熟悉,能够熟练进行课堂交流互动,教学组织井井有条,酣畅高效。当然,“单元贯通教学”是需要追求的理想,而理想的达成常常是漫长的,但我们总会孜孜以求,勉力为之。
书香语文工作室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