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队伍 > 教学科研 > 正文
停课不停教,在线 “一起学”
发布日期:2020-04-10    作者:华理科高-教导处   

停课不停教,在线 “一起学”

——在线作业的布置、批改及反馈

华理科高  王艳红

由于新冠的人传人特性,全国各地开展了线上教学,学生宅在家里为课堂,平时站立在三尽讲台的老师们陡然间化身为直播间网红,黑板粉笔化向灰鼠标和电脑,全校大会、年级组会、教研组会、备课组会、班会、班主任会等各种会议也在网络上隔空召开,学生在微信、或各种软件上拍照上传交作业,非常广泛地,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教学改革的汹涌浪潮。

在林林总总的网上教学软件中,我们的选择是“一起学”,喻义浅显而有意味,师生、生生一起学,有种并肩奋斗协同作战的团结感;界面简洁,操作简单,一学就会,便于掌握;有连麦、答题器、聊天区等功能,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

网上教学,当然是有利也有弊,有传统也有挑战。对于老师来说,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备课环节永远是最费时费精力的,因为基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随阅历增长、语文学科素养落、学情的变化不断作出调整,再加上线上教学不能与学生面对面、不能单独提问的特殊性,备课不能按原来的进行了,还要兼顾课时的容量与进度的完成,更注重设计能与学生线上有效互动的问题;当然,看不到学生的纪律与听课状态,可能有学生处于游离状态;更重要的是,给布置作业和批改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

而作业布置,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对新课的预习,对已学内容的巩固及拓展,收交作业与批改也在网上进行。

课型:

第一类课型:市级共享课,周一周三周五早上有20分钟的,20分钟的交流互动。周二、周四、周五一节完整的四十分钟的自授课。做法是现代文在听完市级课之后由老师强调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不再做讨论,自行安排授新课。市级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星期一

星期三

星期五

第一周

Q正传

Q正传

哈姆雷特

第二周

雷雨

雷雨

曹操与杨修

第三周

论语七则

孟子二章

画说

  作业内容:(1)布置预习题。针对现代文阅读提出具体的预习问题,学生们完成在教材上。例如:在《阿Q正传》第一课时前,布置学生理清并能概述故事情节,分析阿Q性格;在第二课时前,布置学生预习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在《雷雨》第一课时前,布置学生了解剧情,理清人物关系与这两场戏的矛盾冲突,通过台词分析人物性格

布置方式:发布在微信群里。

   作业检查方式的反馈:整理笔记,掌握文章主要内容,针对学生笔记进行批阅,做出整理指导。


(2)对市级课内容的拓展阅读。我们的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窄,进行必要的阅读资料补充是非常必要的。这一部分是作业设计的重头,精心挑选能加深思想的、有利于形成学生观念的文章进行拓阅读,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有引领作用的是首选。在听完市级课后,给学生相关的拓展阅读,例如在学习完《阿Q正传》之后,补充了《鲁迅先生批评中国的两个字》,学习完《哈姆雷特》之后,补充了李国文的《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阅读题目,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较,分析他没能成为世界级文豪的原因:社会背景,个人追求仕途的价值观,戏剧创作为业余爱好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观与价值观影响人生选择;学习了《雷雨》之后,补充了《当代戏剧文学缺少了什么》的文章,阅读完成习题,并对相关段落进行摘抄积累,主要让学生了解一种文艺形式的衰落内因更起主要作用,缺乏人文精神、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性深度,缺乏对现实的高度概括和表现,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文学的源头在于生活,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学习了《曹操与杨修》之后,补充了陈文新教授的《中国戏曲——华夏文明的一张亮丽名片》,让学生了解戏剧文化的繁荣与市民文化发展成正比,让学生了解戏剧的价值在于表达了百姓美好的愿望,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戏剧传达了社会正义和民族气节,文章引用的事例正好是我们第六册语文学过的文天祥的名言,以儒家传统文化为精神指引,以及《桃花扇》的为了国家舍弃儿女私情的胸怀,旨在引导学生对戏剧形成的观赏方法,从中感受强烈的家国情怀,进而热爱传统文化。

布置的拓展阅读除了可以加深对课文或作者的理解之外,还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落实学科素养,加强生命观价值的教育。

第二类课型:利用微课自学自读课文。

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为我们精心地录制了微课,这些是很好的资源,而且3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学完一篇《国殇》,比我们平时线上教学的时间还要缩短。因为内容非常详实,学生完全可以登录“一起中学”自学。

学生自学以后,将笔记梳理到教材上,便于复习,教师利用自授课进行10分左右的简单的作者基本情况、重点字词、主要内容和情感的检测就可以了。另外,同学们对屈原的生平和精神进行事例积累,向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致敬学习,落实生命教育:爱国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最高尚的素养。

第三类课型:自授文言文

由于本学期还有一本教材的繁重任务,兼顾到高考的进度,因此,自授课上主要是三块内容:文言文、一模试卷和作文评讲。文言文篇目较多,且要求背诵的都是大段落,在网上实施的进度又不如面对面反映直接,因此预习和课后巩固显得尤为重要。

作业内容:一是课前全文翻译,查阅作者资料。当然,概括文章长短分为若干次翻译,这样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落实重点虚实词,并且通过翻译理清文章内容结构。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

二是课后作业,翻译重点划线句,解释重点虚实词,掌握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强化文言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是课前有关作者传记的阅读和练习。课中出现人物的传记阅读,如在学习《左忠毅公逸事》之前,下发《左光斗传》和《左忠毅公传》给学生阅读,两篇文章和教材的内容相互映证补充,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左光斗的爱国、坚贞不屈的品质;而在讲到史可法时,补充史可法守扬州就义的选自正史的文章,让学生思考为何作者不选取人所共知的这个事件,而是文章中的御张献忠一事。资料下发在微信里,有条件打印的就打印出来,没有办法打印的就在电脑上做,不必拘于形式。在学习《琵琶行》之前,补充了《白居易传》,而文章的内容正好补充诗歌省略的自己辉煌的过去,与琵琶女红极一时相似的处境。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既可以增长相关的作者生平,提高阅读量,更能从积累事例运用到作文中,而且,还可以落实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从名人的品质中涵蕴自己的品行。

四是语音类作业。因为无法了解学生对课文字词的掌握情况,及语文需要大声朗读的习惯保持,因此,要求学生口译全文,发语音给老师,老师再反馈意见给学生。及时有效,这一点比面对面要速度快得多,而且每位学生都得到了翻译机会。从批阅来说,基本每位同学的作业都要批阅,对于语文基础较弱、男生、平时上课容易走神的学生更加是重点关注对象。通过给老师口译督促学生被动地理解文章,省时有效地翻译了文章。

作业的批阅和反馈主要运用的是微信,主要在手机上进行,可以直接编辑,更快捷地反馈给学生。

在线“一起学”,让教师停课不停教,让师生隔空进行交流,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师也积极地想办法来检查落实,这是最困难的,也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情。

通过在线学习,学生们都是第一排,没有座位前后的困扰,没有周围同学的吵闹,而且课还可以回看,可以拍照来辅助笔记,优点真是不一而足。同学们加强了自主管理能力,而作业,是落实课堂效率的最直接有效的反映,所以是教师们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新环境下,不断摸索,不断涌现新的做法。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