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授课教师:李星霖
授课班级:高三(8)班
教室:3303
一、教材分析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属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这个单元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因此教师设计真实的情境,要求学生合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应包含学生信息素养分析)
多种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高中生对于广播、电视、网络自媒体等媒介十分关注且具有浓厚兴趣,学生日常习惯借助各类媒介搜索新闻了解时事获取知识信息,但是学生对于媒介的认知较浅,对于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和认知并不全面深入,需要教师通过相应的学习活动,带领学生认识了解各类媒介,从而有效辨识媒介信息,做出信息和知识获取的准确判断。现阶段的高中生信息素养比较高,具备一定的信息运用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且本课主题与学生的信息素养紧密相关,学生会有较高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一)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多媒介传播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媒介传播信息。
教学难点:学习辨识媒介信息的方法,提升媒介素养。
(二)解决措施
自主研习、合作探究、点拨引导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多媒介的传播特点。
2.利用多媒介传播信息,掌握多媒介传播信息的方法和注意点。
3.了解辨识媒介信息的基本知识、方法,学习分辨信息的良莠。
五、教学环境及设备
未来教室、双屏、多屏互动、Aiclass、平板
六、教学过程
流程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技术支持 |
三步五环 |
信息能力要求 |
课前 |
分成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
设计调查问卷,根据数据分组 |
完成调查问卷,小组分工,完成相应任务。 |
问卷星 |
学思行 |
能够有效、高效、熟练地使用应用软件 |
课中 |
1.认识多媒介 |
点评小结 |
分享“身边人获取信息的习 惯”的调研报告
|
PPT |
学思行 |
具备运用多种媒体处理信息,报告结果的能力 |
2.善用多媒介
|
点评小结 |
分享《玩偶之家》节目宣传方案(海报组、微信公众号组、视频组) |
多屏 |
学思辨行 |
能够在数字化环境下运用多种媒体和方式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协作并发表原创性作品 |
|
3.辨析媒介信息 |
补充总结 |
分享辨识真假信息的经验 |
PPT |
学 问思辨行 |
具备从多种信息源中组织、分析、评价并符合道德规范地使用信息的能力 |
|
4.完成学习评价表 |
发布学习评价表 |
完成学习评价表 |
Aiclass |
问 行 |
具备使用数字化工具有效、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
|
5.课堂总结 |
补充 |
小组总结课堂内容 |
|
思辨 |
|
|
课后 |
作业 |
发布作业 |
完成作业 |
Aiclass |
思行 |
能够有效、高效、熟练地使用应用软件 |
七、教学设计说明(应包含数字化资源和技术应用的说明)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这个单元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因此教师设计真实的情境,要求学生合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完成教学目标。这堂课以数据为支撑,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基于数据分组
在课前使用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含学生的兴趣、能力、认知水平测试,最终基于调查数据,分成五个小组。五个小组依据自己的学习任务,根据个人擅长分工合作,最终完成个性化的作品。
2.课中小组展示作品
课中围绕认识多媒介、善用多媒介、辨析媒介信息三个学习目标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三个大组通过多屏展示其个性化作品,教师则通过学生点评小结各环节的教学重点。
3.课后基于数据评价
在课堂最后要求学生完成学习评价表,教师用Aiclass可看到学生的自我评价的数据,便于教师了解教学目标的落实程度。且在课堂最后,要求小组总结从其他小组那里学习的知识、方法和思考,旨在所有学生对于整个课堂内容都能有所习得,而不是局限于自己的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