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笑笑爸爸讲作文
之前的计划里,寒假是没有安排文言文阅读专题的。由于疫情的影响,文言文成为除奥数之外的第二个训练重点。
我们没有一板一眼地学习古诗文,就像没有按照考试作文的套路去学写作。
在之前的成长母题、想象母题、叙事母题、写人母题等阅读和写作过程中,更多的是积累、感受和释放想象,最后以某一个“驱动式的任务”作为小结。
比如画思维导图(或者画海报),比如仿写、改写,比如讲述、表演等等。文言文阅读也是如此。
文言文阅读有一个值得尝试的做法,就是绘画。
把读后看到或想象出的场景“画出来”。这跟之前两期分享的“演出来”和“写出来”异曲同工,都是让感官突破阅读,成为“大阅读”;让理解和感受拥有延伸出去的抓手。
一、让思维可视化
这一点先从数学说起。升入勤思班之后,笑笑明显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在数学上投入的时间也更多了,虽然有一半原因是被逼的。
学习数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让思维可视化的训练。首先,数学强调数形结合,用图形来表示数量关系,难题往往能迎刃而解。其次,数学问题的推导过程严密,要求逻辑清晰;这就能从中看到孩子观察的落点、思考问题的起点以及一步一步的思维过程。
而语文学习的些许不一样体现在,过程和形式更多样,问题更开放,评价更主观。
既然如此,我们就需要像数学学科这样,提供一些抓手来让孩子的思维可视化。这不是限制孩子的思维,而更像是安一个追踪器,看到孩子的思考去过哪些地方。
这样的抓手就包括写作、表演和绘画等。画思维导图,制作标签,绘制表格,都算在其中。
二、任务驱动式写作 + 半封闭设问
写作当然不能局限于文学创作。文字的运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即便是小学生,笑笑在写作训练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带有明显的“实验性”。即作文写出来,并不能得高分,甚至不完整、不按套路出牌。
比如,笑笑的“文言文”仿写,更多的成分是恶搞、好玩。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对文言文学习更感兴趣,或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也算值得。
三、做一个灵魂画手
画的目的,还是为了培养兴趣和加深理解。
笑笑的这幅灵魂画作,真让人不敢相信是正儿八经学过画画的人。署名“笑笑爸爸”可能更能被接受。这一定会让美术老师感到羞愧——怎么培养出这样一个天才般的灵魂画手。
千万别以为这是反面教材。因为你们都会画得比这个好。即便画功旗鼓相当,也不太重要。
重要的是,愿意尝试创设一些情境,让学习更有趣味。